劉向東,男,1954年出生,湖北孝感人。1981年荊州師范學院畢業(yè)并留校任教,1992年任政治教育科學系黨總支書記,1996年10月,任湖北省石油化學工業(yè)廳(后為石油行業(yè)廳)副廳長,2003年11月至今任湖北省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局長。
25年前,想“血戰(zhàn)沙場”的他卻走上了教書育人的崗位。15年后,學術造詣頗豐的他
成功地轉型為“人民公務員”。8年來,他兢兢業(yè)業(yè)于“公仆”行列,上級部門任命他為湖北省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首任局長。他就是本文主人公劉向東。
農場伢圓了大學夢,驚煞眾鄉(xiāng)鄰
如果感覺人生像幽黑的隧道一樣,沒完沒了,看不到盡頭,此時的人便活得很累。1978
年前一段日子的劉向東就是這個樣子。
時間回溯到1978年,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在洪湖某農場里傳開了:“老劉家的兒子
考上大學了!是真的還是假的?”大家半信半疑地猜測著。
小時候,劉向東跟隨父母及4個姊妹在農場干活,一天的活干下來,飯菜剛上桌,4個孩子一窩蜂沖上前,狼吞虎咽,還沒來得及回味飯菜是什么滋味,飯菜早就下了肚。上了小學,母親出門干活時,就把劉向東丟在老師那兒,“老師就像母親一樣,給我吃,給我喝,還指導我學習!”回憶起老師的恩情,劉向東感激之情言溢于表。
1970年,在洪湖農場干活時,劉向東先去種了一年水稻,又去養(yǎng)魚場呆了2年,這3年還是比較“輕松”的活兒,后來又派到采石場工作,而且一干就是5年,成天上百斤的石頭在肩上滾來滾去,那個滋味是可想而知的。
什么苦都吃過,再苦就不叫苦了;什么累都受過,再累也不叫累了。
但自己既沒參軍,又沒被招工,看著比自己小的一些人都已經成家,他卻一無所有,劉向東心里那個著急勁簡直沒法形容。于是每天干完活,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后,他開始思索怎樣才能改變現(xiàn)狀。
有書讀的日子成了他最愜意的日子,只要家里有的書,劉向東幾乎都看遍了!墩嬲娜恕、《唐詩宋詞》、《普希金詩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籍成了他最愛的讀本。“都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只要自己不懈怠,不放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劉向東心想。
1977年的高考培訓班辦了一期又一期,可單位就是不準許他脫產學習,所以在參加當年的高考時,劉向東很放松,并沒有想得太多,“考得上,就去上學;考不上,來年再努力。”所以直到當華中師范學院荊州分院化學系(現(xiàn)長江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家里時,劉向東還不相信他的命運從此已由這一紙薄薄的通知書改變了。他只是很高興,至少不會再在采石場扛石頭了。至今,劉向東也覺得奇怪,當年怎么可以一舉考上,周圍的人更奇怪“這小子怎么就這么行?”
其實,命運總是偏愛不甘落后的人,總會給自強不息的人一個機會的!
人生的第二次“高考”——他再次過關斬將,一舉成功
1996年,湖北省首次公務員選拔考試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省委打算在全省范圍內選拔一批德才兼?zhèn)涞耐具M省委機關工作。剛開始時,有許多人在觀望,懷疑,不相信這是真的。
劉向東在單位一直口碑很好,同事們都一致推舉他參加這次選拔,大家認為劉向東完全有能力應對這次考試。學校領導也找劉向東談話:“向東啊,這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你要好好抓住機遇!”劉向東心里很矛盾:參加吧,現(xiàn)在的工作壓力太大,事情太多;不參加吧,又辜負了領導、同事們的一片熱忱,未免有一絲遺憾。
劉向東自1981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留校以來,由于工作業(yè)績突出,1992年下半年便升任政治教育系黨總支書記,1993年被評為副教授。1996年時,劉向東除擔任院系的主要領導職務,還擔任3門課的教學任務,一周十幾節(jié)課,上完班回到家,還得為即將參加中考的女兒加加油,輔導一下功課……
雖然年輕時的劉向東夢想很多,但他壓根兒就沒想過自己會“當官”,壓根兒沒想到過。傍晚的古城荊州,依舊車水馬龍,不減繁華,劉向東抽空來到距老師院(現(xiàn)長江大學)不遠處的南門外,他靜靜地走在石頭鋪著的路面上,聽任傍晚的風聲吹打著古老的城墻;叵肫疬@18年在荊州師范學院(現(xiàn)長江大學)的學習、工作經歷,劉向東感慨萬千,連領導都發(fā)話了“你去考,即使考不上,也沒有什么損失啊”!自己還有什么好顧慮的呢?劉向東決定好好抓住這次機遇。
報名填完志愿后,他像參加“第二次高考”一樣開始認真準備起來。荊州行署組織所有參加選拔考試的成員到黨校集訓。那個時候是劉向東最忙的時候,每天他騎著自行車奔走于學校和黨校之間,有時候買好早餐了,掛在車把手上,到達目的地后再吃,為的就是不遲到,兩頭都不能耽擱了啊。劉向東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既然決定了,就應該好好準備”。
當年參加考試的有兩三千人,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筆試、面試、考核)考察后,省委最終決定錄用21人。劉向東順利從這幾千名應試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之一。劉向東很感謝當年支持自己的領導和同事們,“是他們激勵了我”劉向東說。
1996年10月劉向東被任命為湖北省石油化學工業(yè)廳副廳長,2000年又被調往在石油化學行業(yè)廳。2003年組建省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他是首任局長。
“直覺告訴我,那個地方一定有險情”
1954年大洪水中,武漢龍王廟的水位最高達到29.73米。在九八抗洪中,這里最高水位達到29.43米。
龍王廟是武漢著名的險段,多年來一直是武漢防汛的重中之重。1954年龍王廟發(fā)大水,劉向東的母親是懷著他去參加防訊工作的,而且據其母回憶她那時還不小心掉在水里了。劉向東打趣地說自己水性很好,也許是這個原因。
還在母親肚子中的劉向東一定沒有想到事隔45年后,他會走上抗洪搶險一線,更沒想到他要去的地方洪湖燕窩,同龍王廟有著如此密切的聯(lián)系,該地位于距武漢40多公里,只要江水一瀉千里,會造成“大水沖了龍王廟”,武漢市便會朝不保夕……
站在龍王廟閘口,望著對岸黃鶴樓和晴川閣,俯看腳下涇渭分明卻又交融并匯的漢水和長江。劉向東談起自己在九八抗洪中的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歷,讓他頗為自豪的這段經歷。
九八那場洪水來勢兇猛,長江危高水位持續(xù)不下,洪湖長江干堤抗洪搶險形勢十分嚴峻。在最險要的燕窩險段、腰口閘、王洲等險段,不時地出現(xiàn)滲水、管涌群等大小險情。洪湖成為長江1998年抗洪搶險的重中之重。
省政府向全省各地派出了防汛指揮組,劉向東被任命為省人民政府督導組組長。8月20日,最大一次洪峰經過洪湖,得知訊情后,劉向東突然有一種“莫名”地預感,自己負責的段位要有* 煩了。他顧不上吃晚飯,便帶領隊伍跑步行軍前往。天黑沉沉的,地上到處是稀泥,隊伍的官兵中不少是北方人,不時有人滑倒,但是,最終沒有一個人拉后腿。
大堤是土夯實的,在大水急流的沖刷下,越來越危險。當時還出現(xiàn)了頂級險情——“漫溢”,情況十分危急。大堤潰口了,一個口子有四五十米寬,另一個口子有一兩百米寬,江水滾滾涌來,一向穩(wěn)健的劉向東急了,如果堵不住口子,國家財產和人民安全就要受到嚴重威脅,這怎么辦?他處變不驚,沉著穩(wěn)定,在他的指揮下,經過工程技術人員、解放軍官兵的齊心協(xié)力,口子終于堵住了。
完成任務后,劉向東帶領搶險隊回到住地時,已經到了半夜兩三點,他卻翻來覆去地睡不著,搶險的鏡頭在腦海中揮之不去,他想到了自己的最愛——女兒。如果當時真的“犧牲”了,女兒該怎么辦?明年的這個時候,女兒就可憐兮兮地懷念父親,她再也見不到父親了。想起這些劉向東說真的有些后怕“當時的情況就感覺是自己到鬼門關上去走了一遭,又走了回來!”回來后,他便為自己辦理了保險。
1998年8月21日8時,長江第6次洪峰在湖北省洪湖市激蕩了48個小時后,終于以34.95米這個超保證水位2.78米的歷史新紀錄,滾滾東去!
以安全為己任—— safetylxd@tom.com
忙對于劉向東來說是一種習慣。工作、學習、運動、睡覺就是他的基本模式。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家里,他接到電話后習慣性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是劉向東,請講!”非常干脆、果斷。遠在京城求學的女兒好幾次打電話回家聽老爸這樣以這樣的方式對自己說話,對他“深有不滿”。習慣已經形成了,立即改過來也不是容易的事。
2005年5月25日晚近九點,距襄樊市區(qū)20公里的東方化工廠發(fā)生爆炸,晚上十點多,劉向東接到電話,迅急穿衣下樓,往現(xiàn)場趕,車行近六個小時,才抵達事故現(xiàn)場。
發(fā)生爆炸的是該廠203等幾個TNT炸藥生產包裝車間。當時,203車間正在成品包裝,一輛卡車在內上貨,另一輛卡車在外等候。一聲巨響,離爆炸最近的4個人被炸得無影無蹤,車間立即被夷成平地,兩輛汽車也被炸得七零八落。隨即,第二次爆炸響起……
劉向東趕往現(xiàn)場調查、布署后,一夜未合眼的他又忙著分析事故原因。
safetylxd@tom.com 是劉向東的郵箱,Safety的基本意思是“安全,平安”lxd便是他姓名三個字的首字母,“以此為郵箱地址,很方便,好記”劉向東說這是他如此設立郵箱的初衷。自擔任著省安全監(jiān)督管理局局長后,他時刻不忘以人民的安全為己任。他所從事工作的責任便是把事故率降到最低。“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劉向東時刻記著這句話。
從學術研究到管理的過渡,這無容置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到目前的工作為止,劉向東沒有造成任何因“無知”而導致的失誤。
劉向東還有個“嗜好”,有事沒事總喜歡看看辦公室里的四張地圖。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位于會客沙發(fā)的正上方。時?纯词澜绲貓D,才能放眼世界,瞄瞄中國地圖才可以胸懷國家大局。其工作椅背后正上方有一張湖北省地圖,一張“全省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分布圖”,劉向東對轄區(qū)內的情況尤為熟悉。
八年的基層勞動,讓他了解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這是一筆很大的資本。80年代時,他從事政治、管理學的教學經歷,及92年通過全國律師統(tǒng)考,獲得律師資格。以及后來通過的難度頗大的“全國首次安全注冊會計工程師”考試等都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轉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劉向東信奉“處處留心皆學問”。
嚴而有方,寬而有道!
作為省安全監(jiān)督管理局局長,劉向東對下屬要求很嚴格,這項工作是不能允許有絲毫差錯的,因為差錯的代價便是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
劉向東常對下屬們說“怎么要求你們的孩子,就應該怎么要求你們自己。”當然,這也是一個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過程,有時候,一個文件的文稿會退一次,如果不合格,就再退一次,再不合格,退三次也是可能的,直到合格為止。當然,要求下屬做到的事,劉向東自己是一定會做到的。嚴格的目的是對政府,對人民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前不久,其部下郭玉梅,省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員主任科員,還被評為“第三屆湖北省直機關十大杰出青年”。
“機關就像一架機器,干伙是大家在干,機關講求團隊合作。個人再有能耐,沒有大家的支持,也沒有我的今天。”劉向東經常這樣說,“我自己能力雖然有限,但是希望回報社會。”
劉向東對女兒要求也特別嚴格,但更多的是做為父親的愛。1999年,劉向東的女兒參加高考,此時是他特別忙的時候,他沒有能好好照顧女兒,為了彌中心中的歉意,他發(fā)表了一篇《高考,一首難忘的歌》。但直到高考完,他女兒居然說沒看到,劉向東頗為遺憾。女兒是劉局長的最愛。“這種愛是人類中最基本、最最自然的一種感情,天下父母都一樣,是一種無私的愛。”劉向東說。他雖然特別忙,但希望掏出更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在女兒還未赴京求學前,他每晚看著女兒房里的燈熄了后才睡覺。
生活無須說得太多,奮斗沒有止境,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是成功人士的心語,成功的人還對自己有一個要求就是——永遠不要安于現(xiàn)狀。劉向東還于2003年考取了武漢理工大學在讀博士。他總覺得以前失去的時間太多,現(xiàn)在想彌補回來,就連駕車途中喜歡聽聽中國之聲經濟臺的英語節(jié)目,平時還喜歡看看English World、China Daily等英語報刊。當然,他也會抽空去游游泳、打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