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熊掌并非不可兼得
許多女人都會處在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完全投身于家庭的女人,會因為無法與丈夫在事業(yè)上進行更好的交流和溝通而遭受丈夫的冷遇;而完全投身于事業(yè)中的女人則又會被丈夫斥責為女強人,對家庭的關心不夠。
難道女人只能在事業(yè)與家庭的夾縫中壓抑地生活?難道女人的事業(yè)與婚姻真的是水火不容?
婚姻與事業(yè)之間的分別,在于倫理角色與職業(yè)角色的分化,在工作中要扮好職業(yè)角色,把婆婆媽媽、兒女情長暫時放到一邊;回到家中則扮好倫理角色,創(chuàng)造幸福的家庭生活,享受天倫之樂。對穿梭于家庭和事業(yè)中的人,不論男女皆應如此。
理論雖然正確,但事實上能把持得恰到好處的卻實乃絕頂聰明的處世高手,凡人中終究少見,不然哪還會有那么多的現實無奈頻頻發(fā)生呢?
徐帆VS馮小剛:幸福就是生活中共經風雨,事業(yè)上共渡難關。
熟悉早年徐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她的銀幕形象還是生活中的她,結婚后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給她帶來這個變化的就是她和丈夫馮小剛組成的家庭。
聊到馮小剛,徐帆總是兩眼發(fā)亮,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她在很早以前就認識馮小剛了,那時候,聽人說,他很能侃,什么事都能說得天花亂墜,于是她一開始覺得這種人有點無聊。
有一天,徐帆在一個聚會上碰到他,正好沒事,就跟他聊天。在交談中,馮小剛的話題非常有意思,他對于表演,對于中國電影事業(yè)的走向,有著自己獨到的觀點,讓徐帆覺得他很有內涵。從那時候開始,徐帆就成了他的忠實聽眾,在以后的合作接觸中,她對他的了解越來越深,逐漸被其真正地吸引。
談起他們的結合,徐帆總是淡淡地說:“這也算是一種緣分吧。”聽起來似乎輕描淡寫,然而事實上這一段緣分的把握卻并不容易,是他們共同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后,才得以牢牢攥在手中的。
按照馮小剛的說法,他和徐帆在1993年拍攝《大撒把》時剛一相識,很快就好上了,但等到結婚,卻是1999年的事兒了。這六年,主要是馮小剛為擺脫上一段婚姻做出種種努力和掙扎。
在馮小剛導演的《一聲嘆息》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劉蓓飾演的作家情人來到作家的家里,見到徐帆飾演的妻子,原配禮貌性地讓女兒為客人倒杯水,而女兒對這個第三者充滿仇恨,將一杯鹽水端到劉蓓面前。
據說這個情節(jié)在當年的生活中也是曾經真實發(fā)生過的,而喝下那杯鹽水的人就是徐帆。因此可以說,兩人的情路確實是充滿了坎坷與傷痛。
有情人終成眷屬,大導演馮小剛與大美女徐帆最終結為合法夫妻,有人戲稱“最鮮的花插在了最牛的糞上”,也算是得其所哉。
兩人從來不掩飾那種幸福涌遍全身的感覺。馮小剛說:“我們徐老師的優(yōu)點是說也說不盡,道也道不完。一句話:娶了她我三生有幸。”
徐帆說得更加甜蜜——前段時間有個性化車牌時,徐帆說要申請一個“FXS”的車牌,意即“馮徐氏”。在她看來,古代的婦女是最幸福的,出嫁前知道自己是誰家的姑娘,出嫁后一看姓氏也就知道自己是誰家的媳婦,這種有歸屬的感覺真好呀。
對于徐帆來說,婚姻生活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幸福在前方不斷地向她招手,有很多東西都在吸引著她,比如兩個人之間的生活細節(jié),兩個人相濡以沫的那種感情,都讓她陶醉。
當然,跟任何婚姻一樣,徐帆和馮小剛之間也有小打小鬧的時候,這一點,如今的徐帆體會更加深刻,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風雨其實也是對婚姻的一種磨練和滋潤。
不過和別的夫妻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發(fā)生矛盾往往是因為電影。生活上的分歧與工作上的煩惱往往總是相連的。沒辦法,誰讓他們都是為電影而生的呢?
結婚這些年以來,徐帆和馮小剛總是聚少離多,在一起的時候,話題也離不開電影,離不開表演。兩人的事業(yè)與生活已經產生了不可分離的溶合。
在一起合作《一聲嘆息》的時候,他們在角色的理解上有了分歧,徐帆覺得她所扮演的角色(即第三者)是一個比較無奈的感覺,讓人同情,而馮小剛則不是這樣理解的。兩個人說不到一塊去,當時差點吵起來,那天晚上,他們誰都不理誰,當時徐帆甚至想,干脆分開算了。不過后來還是馮小剛先開了口,打開了僵局。最后他們終于平心靜氣地來探討這個角色、探討角色的心理。
后來,徐帆不無感嘆地說,“幸虧沒有說分手,否則,就因為這么一點小事,真是太不值得了。”兩個人在一起經過了如此多的風風雨雨后,徐帆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兩個人都遇到事情,在碰到困難的時候,雙方應該手挽著手,共同承擔,共同渡過難關。
曾經徐帆接了一部戲,叫做《結婚十年》,講的是一對夫妻,從剛結婚的激情,到十年之后的平淡、相濡以沫。徐帆看了劇本之后,就拿給了馮小剛,讓他出出主意。
馮小剛一口氣看完,其中生活的部分讓他覺得很感動。這也給他們的婚姻生活帶去了一些啟示!督Y婚十年》里有結婚十年的各種沖突,其中也有關于家庭和事業(yè)的選擇。
對此,徐帆深有感觸,因為她是一個演員,而馮小剛是一個導演,他們雖然平常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但是他們都盡量擠出時間來聚一聚,于是他們能從中體會那種難得的快樂。
當有人問其徐帆家庭和工作哪個更重要時,她的回答很出人意料,她說她從不覺得應該放棄哪一個,因為她覺得適當的工作更有助于家庭的穩(wěn)固和幸福。
徐帆和馮小剛結婚已經這么多年了,雙方已經從剛結婚的興奮狀態(tài),轉向了一種更加深層的關懷,那就是互相珍惜體貼,并期待著結婚十周年、五十周年的慶祝。
面對未來的五十年約定,徐帆希望在未來的每一天中,他們會“收藏一路上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坐在搖椅上慢慢聊”。對此,她有信心一定能夠做到。
徐帆“事業(yè)婚姻雙豐收”的秘訣之一: 大局為重,服從安排,聽老公的話。
有些人以為事業(yè)要成功,必要付出婚姻的代價;婚姻要美滿,必要付出事業(yè)的代價,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婚姻和事業(yè)的沖突原本就是可以調和的,只是雙方都忙昏了頭,不愿意多動腦筋,覺得夫妻之間可以互相理解,并且都在期待著對方的理解,可久而久之就變得無法理解了。
這是人性的一大弱點,人們老在拖延中傷害到最親愛的人而不自知,到頭來傷人又傷己,傷神又傷心。
但聰明的女人從不強求“理解萬歲”,要知道男人本就是和女人有很大差異的動物,如何能完全地喚醒對方的理解呢?只有在行動中給予對方無言的支持、無條件的服從和無微不至的體貼才反而會讓理解不請自到。
對于既是妻子又是事業(yè)上的搭檔的徐帆,馮小剛曾這樣夸獎過老婆:“徐帆是比較有平常心的演員,該坐公共汽車坐公共汽車,該坐地鐵坐地鐵,優(yōu)于很多演員;她演戲是在塑造角色,比較從人物出發(fā),不像有的演員打麻將比看劇本癮大,生活都是飯局、打牌;就演員來說,她不讓我著急,演技上不輸給現在的所有女演員;徐帆特別愛干家務,家里干凈,津津樂道。她是一個好演員不是一個明星,能當個好妻子。”
臺上是演員,臺下是賢妻良母,在這一點上馮小剛對徐帆特別滿意。用一句話精彩地概括:“她是一個好演員,不是一個明星,她更是一個好妻子。”
這樣的評價絲毫不為過,從事業(yè)搭檔的角度來看,馮導并未徇任何私情,而從生活搭檔的角度來看,這實際上又是飽含了別人所無法體會的深情。
徐帆很聽老公的話,剛結婚的時候,馮小剛不讓她對外宣傳,因為他才離婚,怕媒體炒作起來刺激前妻,就跟徐帆交代說:記者問你,你一概別說。這樣,徐帆就真的什么都沒說。
馮小剛常說:“她同我一樣是苦孩子出身,家里條件特別不好,工作兩年后攢錢去讀中央戲劇學院,熬了這么多年才熬出來,不容易,所以她和我一樣,特別知道珍惜。”
對徐帆的演技,馮小剛十分贊賞:“她在人藝是挑大梁的大青衣,當年,《阮玲玉》演得特別過癮。她的戲也很不錯,在塑造角色的時候能夠從人物本身出發(fā),不像有些演員打麻將比看劇本的癮還大,生活都是飯局、牌局,正經事兒反而成了副業(yè)了。徐帆很能吃苦,拍《一地雞毛》、《月亮背面》時,我看到別的演員犯懶,就指桑罵槐罵徐帆給他們聽。徐帆是特別好的幫手,不僅是賢內助還是賢外助,一心一意幫助我。在表演方面,她心里有數,從不讓我著急,演技上不輸給現在所有的優(yōu)秀女演員。”
談及為何自己執(zhí)導的電影總是用徐帆,馮小剛透露出了實底兒:“我們倆是夫妻,拍一部電影投資總共就這么多,找別人吧不合適,只能就地取材找徐帆了。徐帆在我這兒上戲拿的錢比外邊少,對她我可以不講理。”
對于妻子徐帆,馮小剛除了滿意之外還有感激:“徐帆在《一地雞毛》、《月亮背面》里的表演我特滿意,但不幸都被斃了。拍《甲方乙方》我要有私心的話就找徐帆,因為大學生獎、政府獎都讓她拿了,但又怕別人眼熱說風涼話。拍《沒完沒了》我特別感激她,因為她沒有計較出演小配角。”
無論是事業(yè)上還是家庭中,徐帆都不僅是馮小剛的好搭檔,她的幫助和支持更成了他的一顆定心丸。
徐帆“事業(yè)婚姻雙豐收”的秘訣之二:老公就是家里的天,天不能塌下來。
現代女性因其獨立意識日益增強,獨立能力日益提高,有時甚至已經不能滿足于支撐半邊天的權力空間。很少再有女人愿意一心一意,心甘情愿地擁護、愛戴和追隨自己的丈夫,畢竟那個“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三從四德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了,雖偶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也更攙雜了些許對命運的無奈。
但崇拜、擁護、愛戴自己的老公就真的是落后的,錯誤的嗎?
事實也未必。并非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遇事沒有主見的女人才把老公當作天,其實有文化、有思想、有見地的事業(yè)女性更愿意有一個可以當作家里的天的老公,并為了天不塌下來而把老公照顧得無微不至。
馮小剛當年追求徐帆的故事相信不少人還清晰地記得那一幕——北京男人馮小剛跟很多熟人開玩笑,介紹徐帆是他的女朋友。一副強買強賣的無恥嘴臉,弄得徐帆哭笑不得……徐帆對他說:誰是你女朋友?你怎么不問問我愿意不愿意。克麆t一本正經地說:我正式通知你,從現在起就是了。
而如今這“死纏爛打”、“強追”來的老婆是不是有一肚子的委屈和不愿意呢?
事實剛好相反,既追求事業(yè)又追求家庭的徐帆對這個老公充滿了崇拜、欣賞和愛戀。
在工作上,徐帆把老公馮小剛當作她的榜樣,她常常充滿尊敬的口氣說:“他工作時的狀態(tài)最吸引我,很忘我,很敬業(yè)。”因此徐帆從不愿把馮小剛和其他導演多作比較,她說:“別讓我說這個,我會忍不住又使勁夸他。”
在感情上,徐帆卻采取完全的“放養(yǎng)政策”,“我們從來不對彼此的忠貞作什么要求,這個要靠自覺。”有人問,如果出現第三者怎么辦呢,徐帆則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與人斗,其樂無窮。”
在生活上,徐帆把老公照顧得無微不至,“他忙嘛,那我就多做一點,再說我又不喜歡打牌,除了做家務,我也沒什么愛好了。平時都是我提醒他吃飯穿衣,他是我們家的天,天不能塌下來。”
妻子的關愛必能得到丈夫的回報。最近,馮小剛正耐心地炮制他將于明年暑期檔推出的首部過億大投資影片《夜宴》。
據馮小剛向記者透露《夜宴》的海外版權賣得奇好,“光海外的版權費,我們這個片子已經收回成本了。也就是說,上映之后的每一分票房都是利潤。我現在已經是零成本拍攝,加上我們所有演員都表現得特別好,我現在根本沒有壓力可言了。”
于是有記者提議,讓徐帆向陳凱歌的太太陳紅學習,給馮小剛的電影當制片人。
不料馮小剛“心疼”地說:“你們就讓徐帆多活兩年吧!我這個《夜宴》的制片主任是以前一直給藝謀當制片的。他告訴我,操作這么大投資的電影有多不容易。我認為陳紅做得很好,我也很佩服她。但,徐帆……還是不要讓她那么辛苦了吧。”
一席話,讓現場記者感動不已。
這一對懷著共同夢想的夫婦,把生活和事業(yè)完美的結合,把愛情在婚姻中持久地延續(xù),當婚姻與事業(yè)沖突時,不但沒有疲憊和尷尬,反而更加圓滿和充實。
方法與建議:如果你在婚姻和事業(yè)中無法平衡,為此而苦惱和憂慮,不妨嘗試這樣做:1.如果你的事業(yè)過于忙碌而影響了對家人的關心和照顧,那么試著把你對事業(yè)的熱情延伸到家庭中。關懷的愛并不是光在嘴巴上說“我愛你”,也不是每逢生日和佳節(jié)都記得送禮物等膚淺的表面行動。關懷的愛是夫妻兩人把自己的婚姻看作一個合作的事業(yè)。在家里,雙方分工合作,家務由兩人各依所長、各盡所能地分擔;妻子疲倦時,丈夫多幫點忙;丈夫忙碌時,妻子多做點事。在外面,彼此關心對方的事業(yè):在丈夫鼓勵和幫助你的同時,你也盡量支持和協(xié)助丈夫的事業(yè)。2.如果你的事業(yè)和丈夫的事業(yè)有利益沖突時,那么盡量從大局出發(fā),以共同利益為重。當前社會中,夫妻雙方從事相同的事業(yè),或工作于同一個單位中的情況并不少見。有時,雙方需要合作,可能會觸及到一方的利益,那么我們盡量協(xié)助丈夫給予事業(yè)上的幫助,不必過于計較自己的經濟利益或榮譽所得。當然,也不必一定委屈自己,只要從大局和長遠看能夠幫助家庭和雙方事業(yè)的,就應該選擇支持。3.如果你們都是事業(yè)型的人,那就不要太計較生活中所得到的回報有多少。夫妻之間最感人的莫過于互相的關愛,但因人而異,有的人粗心,付出的關心可能就少一些,而有的人細心,體貼和照顧可能就多一些。但無論多于少,都是真愛的回報。作為天生更為細致敏銳的女性,我們若也不斤斤計較回報的多少,誠心實意地把自己的丈夫真心愛護,全力支持和發(fā)展雙方的事業(yè),最終會得到他對你更深的信任和愛戀。4.要相信婚姻和事業(yè)并不矛盾,事業(yè)不能阻礙婚姻的幸福,婚姻也不會不利于事業(yè)的發(fā)展,偶有沖突也是我們可以解決的。只要我們懂得如何在婚姻與事業(yè)中尋求平衡,如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婚姻和事業(yè)就會互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