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之后的高敏和伏明霞,走的是兩條不同的路。
伏明霞嫁給了香港的財神爺原香港的財政司長梁錦松,已經(jīng)是兩男一女三個孩子的媽媽,徹底淡出體壇。她已經(jīng)生完第三個孩子。
而高敏則和蘇東結(jié)婚,遠赴美國求學,開始了她新的追夢生涯。去年,她寫了一本自傳,書名就叫《追夢》?上,她側(cè)重于比賽和訓練,基本濾去了生活和情感部分,將運動員的五彩斑斕化繁為簡,讓體育成為退下風帆的瘦骨嶙峋的桅桿。她的日子遠不如伏明霞消閑而金碧輝煌。
我想起1992年的夏天,在巴塞羅那第25屆奧運會上和她們兩人相遇的情景。那時,她們是中國跳水隊女運動員中年齡最小和最大的運動員,看她們兩人的比賽,心中泛起的感觸截然不同。
也許,冥冥之中,有什么預示,那時,伏明霞預賽、決賽一直遙遙領先,順風順水,幾乎所向無敵,贏得金牌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而高敏卻一波三疊,在預賽中僅排第三位,前面有當時還叫獨聯(lián)體的拉什科和德國的巴克斯,決賽前6輪規(guī)定動作之后,仍以230.310分列于拉什科之后,一直到最后幾個回合因拉什科明顯失誤才躍居首位。當然,比賽犬牙交錯才有緊張耐看的氣氛。那時,我天天守在跳水的看臺上,為高敏揪著心。
那時,伏明霞與高敏在奪冠之后答記者問特別的不同,說她們各具風采,當然可以,但更多的則是伏明霞那時真的是天真得可愛。當記者問伏:“你父母做什么的?”她答:“不知道。”“你父母每年探望你幾次?”“不知道。”“你家離訓練地多遠?”“不知道。”她答得太羞澀、拘謹,但當問她:“晚上會不會給你慶功?”她答得很精彩:“不知道,現(xiàn)在還沒有到晚上。”
這位還顯得孩子氣十足,回答記者愛吃冰激凌同時又愛歌星麥當娜的小跳水運動員,頗引外國記者的青睞。英國報紙說她是迎風飄曳、頭發(fā)如輕燕展翅、不知父母做什么的最年輕的世界冠軍。而奧運會尚未結(jié)束,美國《時代周刊》便已經(jīng)將封面位置讓給騰空于巴城上空的她,反而把美國自己的跳水冠軍倫奇以至打破游泳世界紀錄的巴克曼,都屈尊夾在書頁之中了。
同樣的問題,高敏顯得比伏明霞成熟而巧妙許多,卻實際上也顯得滄桑得多。高敏用英文回答她的父母與弟弟情況,又用中文回答:“你喜歡哪一位歌星”?“歌星總是在不斷換,我也跟著換,沒有固定。”“為什么你表現(xiàn)總比別人好?”“我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付出的比別人多,我一定比別人得到的多!”“請形容一下你此刻奪冠的心情?”“我現(xiàn)在的心情就像雨過天晴……”
說心里話,伏明霞奪得金牌,我同樣為她高興。但高敏奪得金牌,我為她激動。伏明霞是一幀清新的速寫,而高敏則是一幅渾厚的油畫;伏明霞是一曲雋永的小品,而高敏則是一闋五味俱全的樂章;伏明霞是一首明快的童謠,高敏則是一曲有些酸楚、滄桑而悠長的蒙古長調(diào)。真的,如果說,那一屆奧運會中國16枚金牌枚枚得來不易,高敏這一塊金牌就更加意味深長。
從8歲開始參加跳水訓練算起,到16歲在西班牙參加第5屆世界游泳錦標賽獲得第一個跳水的世界冠軍。僅在這8年,高敏所走過的并不算長卻也并不算短的道路上,荊棘多于鮮花,失敗多于勝利。她奪得金牌的背后,蘊涵著鮮為人知的艱辛與痛苦。
僅看這幾年她受傷的情況:12歲,膝蓋受傷。13歲,肘關節(jié)受傷。14歲,耳膜穿孔。15歲,由于水拍而吐血。16歲,從10米高臺上跳5237高難動作時,腰受傷,落入水中起不來,是教練和一個運動員跳下水,把她抱上來的……
一個16歲的小姑娘呀,如果在家中,大概還要撒嬌呢。做父母的知道她小小年紀受過這么多傷,該多心疼喲!
巴塞羅納賽前,輿論普遍認為中國其他金牌拿不拿不能肯定,唯高敏這塊勢在必奪。壓力,就這樣壓在她瘦削的肩頭。還有哪個運動員能與她相比?她就這樣走進巴塞羅那,右肩帶著老傷,左肩帶著三角肌突發(fā)的新傷,手臂舉不到位,靠打封閉走上跳板。
那時,她的腦子里只想著教練對她說過的話:“參加四年一度的奧運會不容易!洛加尼斯碰傷了頭也照樣跳,米基金骨折了還跳……”
于是,她跳了,跳得那么精彩,令人心動。
她自豪地站在領獎臺上。她哭了。
那一刻,我站在巴塞羅那跳水臺旁的看臺上,為她歡呼。西班牙八月的驕陽比北京的還要炙熱,陽光灑在跳水賽場的每一個角落,在水面上跳躍著碎金子一般的光芒,每一粒光芒都為高敏而閃爍。
事后,我問她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她說:“站在領獎臺上太幸福了!為了這一個奧運會,我付出的太多了!1986年,我是在西班牙得到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這是我最后一次比賽,還是在西班牙。如果沒有把五星紅旗升起來,我太內(nèi)疚了……”
我被她的這番話所感動,竟一時不知再問什么好。
我忽然想起在高敏與拉什科競賽之前,有記者為搶新聞已經(jīng)將稿寫成了,那稿寫著高敏的失敗宣布高敏時代的結(jié)束。我同時想起美國報紙曾經(jīng)刊登過的評論:“作為一名跳水運動員,和高敏同時代是一個悲哀。”兩種記者,兩種結(jié)論。高敏用她的技術更用意志回答了他們。作為一名運動員,高敏付出了許多,但也算是無悔無愧了!
高敏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結(jié)束之后退役的。那一年的年底,她挑選了自己獲得的金牌中的一枚,拿到天津拍賣,起價20萬人民幣,最后拍得77萬。她將其中的一部分捐出支持中國申奧,一部分捐給家鄉(xiāng)的四川體育學院,設立了“高敏獎學金”。她以這樣特殊的舉動,為自己的運動員生涯畫上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句號。
然后,她毅然決然地遠走他鄉(xiāng)。
運動員退役之后出國的日子,并不都如我們想象的那般美好而順暢。遠離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日子,內(nèi)心受到的煎熬,生活受到的磨礪,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撞擊,一點兒不比當運動員的時候少。高敏經(jīng)歷了離婚和再婚的顛簸,經(jīng)歷了求學和執(zhí)教的生涯,如今,她有了幸福的歸宿,帶著兩個兒子,和丈夫生活在加拿大。用她自己的話說,仍然在追夢。她過得很充實,只是,她堅決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學體育,重走自己的路,她不愿意看到兒子吃自己曾經(jīng)吃過的那么多的苦。這時候的高敏,不再是站在跳臺上的那個愛吃葡萄的小姑娘,而徹底的是一個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