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敲門聲驚醒了范偉的好夢,他睡眼惺忪地給記者打開房門。走下舞臺的范偉為人隨和,待人真誠,說話慢條斯理,但聽起來很有滋味。
“你好像瘦了?”“我不是瘦了,在電視上人顯得臉盤大,因此顯得胖。”和范偉一起嘮嗑輕松愉快,也是一種精神享受。
記者:東北人的風趣幽默在全國是聞名的,是否與地域環(huán)境和東北人的性格有關系?
范偉:有關系。早年在東北地區(qū)的文化相對枯燥一些,那時人們的娛樂就是嘮嗑。老百姓聚在田間地頭閑聊。嘮嗑也有個適者生存的問題,誰聊得幽默、風趣,誰就會獨領風騷。
記者:你的語言很有特色,聽起來挺逗樂的,你的這種語言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范偉:我的語言風格是遼寧朝陽地區(qū)的語言風格。
我感到這種語言特有味,很有喜劇色彩,于是我首先在《賣拐》中進行了嘗試,反響很好。本山大哥特別欣賞這種語言。在拍電視連續(xù)劇《劉老根》時,我問本山大哥是否還使用這種語言,本山大哥說:用。這種語言好玩、有趣。
記者:你是如何走上藝術之路的?
范偉:我上小學時,是校文藝宣傳隊成員,說些小快板什么的。我父親是工會宣傳干部,喜歡寫些小快板。母親是商店營業(yè)員,喜歡文藝。
父親看我有文藝天賦,一次,他在沈陽教育學院找了個老師,讓他看看我是不是適合搞聲樂。我給這位老師唱了一首歌,老師聽后表情平淡,問:“你還會別的嗎?”我說我還會講故事。我當時眉飛色舞地講了《平原游擊隊》里的《智取炮樓》的故事,老師聽后露出笑容說道:“你要是學聲樂,只能是個業(yè)余歌手,你要是學表演,肯定是個好演員。”這位老師的一雙慧眼決定了我的命運。1980年,我去了遼寧鐵嶺民間藝術團,在崔凱、張慧中等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藝術素養(yǎng)有了明顯提高。1993年,在中國相聲節(jié)上,我說的相聲《要賬》獲得表演一等獎。
記者:現在觀眾越來越對春節(jié)晚會及晚會上的語言類節(jié)目不滿意了,你認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范偉:從1983年搞春節(jié)晚會至今,一年比一年好,但觀眾卻越來越不滿意。這說明觀眾的口味在變化,要求越來越高了。1983年的春節(jié)晚會,就像一個單位的聯歡晚會;現在的春節(jié)晚會講究舞臺效果,聲音、光線、組合藝術等。做觀眾不輕松,當演員更不輕松。
小品類節(jié)目的確有障礙。有人說現在的演播廳是語言類節(jié)目的墓地。這種大演播廳對歌舞類節(jié)目的確效果不錯,但對語言類節(jié)目就形成了障礙。我們曾準備了一個小品《面子》,藝術內涵不錯,但這個小品在大演播廳視覺效果不佳,只好選擇《賣車》。逗樂觀眾才是硬道理。全國觀眾辛苦了一年,吃頓年夜飯,自然想看一個輕松愉快的晚會。只要作品健康向上,老百姓看著開心就行了!顿u車》讓觀眾笑了,觀眾是真笑,捧腹大笑,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效果。
記者:你認為文藝作品除了讓觀眾開心一笑,是否還應講點思想格調?
范偉:當然,藝術作品不能沒有思想,但也不應過于苛求。有思想、有藝術的好作品可遇不可求。
記者:作為一名演員,隨著知名度的提升,有沒有感受到一種壓力?
范偉:壓力是少不了的。演員要想獲得成功就得不斷地超越自我。每一次成功就等于為自己挖了一個坑,要想跳出這個坑就得費點力氣。但是要想獲得成功,就得憋足了勁跳出去。如果《劉老根》再拍續(xù)集,我再演藥匣子這個角色時,就要和以往有較大的變化。演員要嘗試多種角色,向自我挑戰(zhàn),才能不斷地獲得成功。
記者:對你藝術生涯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范偉:實實在在地說是本山大哥。當年我在鐵嶺藝術團時,和本山大哥并不相識,當本山大哥去鐵嶺藝術團時,我已經調走了,但他看過我的演出,我給他留下了較深的印象。1993年6月,本山大哥為自己的小品《走毛道》物色演員,他邀請我搭伙。從此后,我們有了長達10年的默契合作。本山大哥是無私的,每次創(chuàng)作,他都給我一個很出彩兒的角色,不摻雜任何雜念,十分難能可貴。本山大哥為我的成功創(chuàng)造了機遇,使我走了捷徑。
記者:你喜歡什么類型的演員?
范偉:我喜歡演技派演員,像姜文、李雪健和陳道明等,我都比較欣賞。
記者:你最難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范偉:我為自己有個好母親而自豪,她老人家雖然沒有文化,但風趣幽默,模仿能力特強,我繼承了母親這方面的遺傳基因。母親在世時把春節(jié)晚會看成中國的奧斯卡。她曾說:“兒子啥時候能上一次春節(jié)晚會,就是我的福份了。”1995年我的小品《提干》上春節(jié)晚會時,當時母親已身患絕癥,身體極度虛弱,臥床已達兩年之久,但那天母親以驚人的毅力坐著看完了這個只有12分59秒的小品,看完后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不久,母親就去世了。每當想起這件事來,我都既悲傷又激動。母親對兒子的這種厚愛,成為我事業(yè)的動力。
記者:據說你今后準備在影視圈內拓展自己的事業(yè)?
范偉:每年上春節(jié)晚會,壓力太大,本子要不停地反復進行修改。有時改到凌晨12點多,聽消息是兩點多。我認為這樣對藝術很不利。這次我演《劉老根》里的藥匣子,77天演了將近200多場戲。有創(chuàng)作提高的空間,這種節(jié)奏我比較喜歡,既有利于對藝術的雕琢,也有利于修身養(yǎng)性(笑)。
記者:你演的角色,都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你在演出上有什么訣竅嗎?
范偉:我的訣竅就是認真。自己具有喜劇天賦,再加上認真。我不講究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會認真地對待。我演戲講究生活化,有專家評論我的演出是寓莊于諧,說我表演達到了一種較高的境界,這是在捧我(笑)。
記者:你現在最牽掛的人是誰?
范偉:自然是老婆孩子了。長年在外拍戲,與家人分多聚少。家里的一切只有靠愛人袁寶玲了,她從依賴我的一名妻子,成為一位獨擋一面的家庭主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不容易!我從內心感激她。沒有她為我建立穩(wěn)固的大后方,也就沒有我的今天。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