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林丹的人都知道他身上有股與生俱來的軍人氣質(zhì),眉宇間有股“殺氣”。 穿上軍裝,那種威猛和霸氣更能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很多球迷是從林丹帥氣的軍禮中知道了他現(xiàn)役軍人的身份,他也以這個神圣的動作,彰顯著自己在賽場上挑戰(zhàn)對手的勇氣、敢打必勝的霸氣和軍人特有的豪氣。
天生和羽毛球有緣
林丹小時候,媽媽總喜歡把他當成女孩子來打扮。那時候的林丹胖乎乎的,頭發(fā)留得長長的,都快蓋住耳朵了,有時候,兩個小臉蛋上還被媽媽抹得紅紅的,再穿上媽媽買的紅色衣服,活脫脫一個小女孩。
林丹的爸爸和媽媽都是體育愛好者,媽媽打籃球的時候會帶上林丹,讓他自己在場上跑著玩。當時,上杭縣體育館有少兒業(yè)余羽毛球的培訓,林丹周圍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兒練球。有一次,林丹跟著他們一起去體育館玩兒,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種對味的感覺。那一年,林丹5歲。
很快,林丹就進了培訓班。但因為是業(yè)余班,其實更多時候是在玩兒。小朋友們在一起練習握拍、揮拍、跳繩等基本功,趁教練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戲,那段時光是快樂和無憂無慮的。
那個時候,小小年紀的林丹就顯示出了不肯服輸、自尊心強的勁頭。當時的訓練項目中,唯一讓林丹害怕的就是壓腿。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子的韌帶沒拉開,腿壓不下去,教練就幫他壓,小林丹疼得直哭,邊哭邊壓,回家后,媽媽還要幫他繼續(xù)壓?墒牵还茉僭趺刺,媽媽也從來沒有聽他說過不想去練了。周末的時候,訓練隊要長跑,繞著上杭縣城跑兩圈,至少也有幾千米,林丹是隊里年紀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著大一點的隊員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絕不肯中途停下。
在業(yè)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練因此對他特別關(guān)注。雖然因為年齡太小,林丹的技術(shù)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體素質(zhì)很突出,當時班里進行技術(shù)評定,他的基本動作、步法,前后摸球線等項都名列前茅。
1992年,9歲的林丹順利進入福建省體校,來到了距上杭縣600公里遠的福州。在省體校的第一個學期,林丹是伴著淚水度過的。
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進的省體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習慣宿舍的生活。自從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媽媽走后,他就開始哭,幾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場。訓練完了,回到宿舍,他獨自一人常常發(fā)呆,不知不覺中又開始哭起來。后來,林丹開始給家里寫信,一天一封,主題基本都是: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你們快來看我吧。直到今天,林丹媽媽還保留著其中的一些信。
在挺過了最初的適應(yīng)期后,林丹不服輸、自尊心強的特點便顯現(xiàn)出來。很快,他的獨立生活能力明顯增強,在訓練中更是特別要強。林丹媽媽說,有一次,林丹發(fā)燒打點滴,但他卻不愿耽誤訓練,沒有向教練請假,從醫(yī)院回來便繼續(xù)投入訓練。
在部隊里成長
1995年,在全國青少年比賽中,林丹獲得了男單冠軍,被解放軍隊看中,讓他到隊里試訓了10天。之后沒多久,林丹便接到了解放軍隊的錄取通知,12歲的他就這樣跨進了軍隊的大門,成為一名軍人。
剛?cè)腙爼r,何教練發(fā)現(xiàn)林丹雖然調(diào)皮好動,但身體靈活協(xié)調(diào),有很強的柔韌性和爆發(fā)力,加之左手握拍,教練組決定量體裁衣為他配置“個性成長套餐”,大膽采用“拉吊結(jié)合突擊”為主的技戰(zhàn)術(shù)打法。為了苦練“撒手锏”,林丹每天都要揮拍大力扣殺上千次,以至于左手臂粗大一圈,支撐腿右腿比左腿力量更足。經(jīng)過長期的艱苦磨練,他的技戰(zhàn)術(shù)水平發(fā)揮到了極致,出其不意的突擊進攻和靈巧快速的戰(zhàn)術(shù)步伐,后來成為他馳騁國際賽場上的絕技。
1997年,林丹隨解放軍隊到南日島體驗部隊生活。在那里,他們這些專業(yè)選手每天要跟部隊官兵一起出操、站崗,在大太陽底下站幾十分鐘、夜間緊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體驗過。除了操練,他們還要跟部隊同吃同住。經(jīng)過那段時間在部隊的鍛煉,林丹充分感受到了當軍人的不容易,體會到了軍人的可貴可敬,也讓他平添了身為軍人的責任感和自豪感,這種感情后來在林丹得勝后的標志性動作——行軍禮中得到了充分的釋放。
林丹說自己在賽場上的那股霸氣是與生俱來的,事實上,這股霸氣是緣于他從小不服輸?shù)男愿。這股不服輸?shù)膭蓬^讓林丹在無論多么苦多么累的情況下都不愿低頭,從地方體校到軍隊,他的這種性格得到了更好的錘煉。
良好的育人沃土,是林丹通往冠軍之路的基石,林丹所在的羽毛球隊是一個敢打敢拼、甘于奉獻、實力雄厚的先進戰(zhàn)斗團體。羽毛球隊定期在教練員、運動員中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強化使命責任、政治意識、大局觀念和奉獻精神;組織隊員到“臨汾旅”、“洛陽營”當兵鍛煉;用基層官兵愛國奉獻、愛軍精武的精神熏陶;徒步上井岡山,重走長征路,參觀軍史館等,親身體驗革命先烈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怕流血犧牲的英雄氣概。
從1995年11月入隊第一天起,“為軍旗添彩,為祖國爭光”的思想就烙印在林丹心中。直到今天,林丹還清晰記得自己在海島當兵的經(jīng)歷,當時他在日記中寫道:“沒有緊急集合的磨練就沒有球場上的雷厲風行,沒有嚴格的隊列訓練就培養(yǎng)不出堅韌不拔的毅力,沒有養(yǎng)豬種菜的經(jīng)歷就養(yǎng)成不了吃苦奉獻的品格,海島當兵是對我思想和靈魂的一次精神洗禮……”
對事業(yè)執(zhí)著的追求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源于羽毛球隊對他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正如林丹自己發(fā)自肺腑地感嘆:“我打球從不怯場,讓我肩頭沉甸甸的,不是對手和場上氛圍,而是閃閃發(fā)光的軍徽和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百煉成鋼
林丹的成長歷程并不平坦。當年在國內(nèi)羽壇嶄露頭角的林丹入選國家隊。然而,在1999年緬甸亞青賽上,滿懷信心奪金牌的他卻不敵對手意外落敗。同時又因在賽場上的不理智,被國家隊退回軍區(qū)羽毛球隊。接連的失利對他打擊很大;氐“娘家”后,南京軍區(qū)體育訓練中心的領(lǐng)導(dǎo)和球隊的教練們先后找他談心,幫他分析失利的原因,卸下思想包袱,用信任的眼光鼓勵他東山再起。找回自信的林丹,后來憑著出色的戰(zhàn)績又重新進入國家隊。
2000年,對于17歲的林丹來說,是輝煌的一年。年初,他被選入國家羽毛球二隊,7月份,在日本舉行的“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上,他獲得男子單打冠軍、男子團體冠軍。11月份,在廣州舉行的“世界青年羽毛球錦標賽”上,他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男子單打季軍。日前,他又給人們一個驚喜:在福州火車頭體育館,他擊敗了悉尼奧運會冠軍吉新鵬。
自2002年湯姆斯杯一戰(zhàn)成名后,林丹始終是國際羽壇的強者:2004年至今,他高居世界排名第一;2006年世錦賽,林丹第一次成為男單世界冠軍,一年后,在馬來西亞成功衛(wèi)冕。世界羽壇近10年內(nèi),還沒有哪一位男子單打選手可以連續(xù)在兩屆世錦賽上奪冠。
從1995年入伍南京軍區(qū)羽毛球隊,到現(xiàn)在已過去15個年頭,林丹從個性十足的“陽光少年”成長為中國羽壇的“領(lǐng)軍人物”。談起這位新科奧運冠軍的成長經(jīng)歷,球隊總教練高路江感慨地說,小伙子天生有一種不畏強手、永不服輸?shù)陌詺;教練組正是看到了這一閃光點,在尊重個性的基礎(chǔ)上,不僅悉心傳授球技,還教他立身做人的道理,最終使他成為奧運冠軍。
在國內(nèi)外賽場上,林丹始終保持著沖鋒陷陣的狀態(tài),用“頑強”二字詮釋了自己對戰(zhàn)斗精神的理解。他自豪地說:“許多對手都怕我的頑強,這是我的特色,也是軍人的氣質(zhì),對手怕什么,我就刻意錘煉什么。”
歷程評述:
林丹,1983年出生。中國男子羽毛球隊的“領(lǐng)軍人物”。自2004年至2010年,林丹職業(yè)生涯已經(jīng)斬獲12次世界大賽的桂冠,長時間占據(jù)男單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被稱為“超級丹”。并在2006、2007、2008年、2009年連續(xù)四年獲得世界羽聯(lián)頒發(fā)的“年度最佳運動員”獎。
(來源: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