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2003年,許多人至今還心有余悸,一種如幽靈般的迅速傳播且死亡率極高的疾病讓中國人陷入了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恐懼,后來大家知道了這樣一個醫(yī)學名詞——非典型性肺炎。彼時,郭麗珠任地壇醫(yī)院副院長,在這半年時間里她有了一段她從事醫(yī)護工作以來最辛苦也是最光榮的一段經歷。
身處醫(yī)療隊伍的郭麗珠在03年初就隱約聽同行說起廣東出現了一種新的傳染病,是以前從來沒見過、沒聽說過的一種病。那時的她沒有想到,就是這種傳聞中的疾病,讓整個中國在長達4個月時間里一直處于緊張和戒備的狀態(tài)。
事情來得很快,在問起地壇醫(yī)院收治第一例非典疑似病患時間時,郭麗珠還清楚地記得那是在——2003年3月26日晚9點,正是這個時間,開啟了一場從死神手上搶回生命的戰(zhàn)斗。3月25日,地壇醫(yī)院接到了衛(wèi)生局下達的收治非典疑似病患的命令,當時分派的任務是收治外賓、干部和港澳臺同胞。疫情發(fā)展的情況遠比大家想象的嚴重,僅僅間隔24天的時間,4月18日地壇醫(yī)院被圈定為抗擊非典定點醫(yī)院。上級要求必須轉移所有的病人,全部醫(yī)療力量都投入到抗擊非典的行動中來,緊張的轉移行動開始了,僅僅三天時間,404例病人的病例小結、交接、轉移安置等工作就全部完成,緊鑼密鼓的抗擊非典行動開始了。
全院職工都被調動起來了,上至院長專家,下至后勤保障,每一個人都全力以赴迎擊非典。那時候的工作量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經常需要24小時連軸轉,甚至有的護士長36小時不眠不休地加班。普通時期全院一個月才需要200來桶瓶裝氧氣,而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一天一個護士就要推20多桶。連后勤也不輕松,洗衣房原來一天洗200件,非典期間一天要洗1200件,口罩一天要洗1500個,各個部門勞動強度都翻番了五六倍。
高強度的工作、嚴重的體力透支、巨大的壓力,包括那厚厚的讓人憋悶的防護服,都讓這支醫(yī)療隊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艱難挑戰(zhàn)。長時間的疲勞也在使得醫(yī)生護士們自身的免疫機能下降,而與病人近距離接觸的她們又承受著巨大的感染風險。終于,在4月7日這天,二病區(qū)的護士李琪發(fā)燒住院,被確診為“非典”,她也是地壇醫(yī)院第一位因護理非典患者而被感染的護士,并且之后又相繼有四位護士在工作中被感染非典。
工作中的勞累可以忍受,而感情上的壓力卻顯得更加沉重。有不少醫(yī)護人員,她們是女兒也是母親,要面對的不止是思念之情,更多的是一份放心不下,但大義面前,她們舍棄了小家的利益,把父母孩子托付給親戚,全身心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
郭麗珠提到最讓她感動的事情時,特意提到在非典初期就接到了來自“宏志班”學生的捐款。她說:“宏志班里的孩子都是家里特別貧困的學生,他們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對他們來說都有重大的意義,但他們卻把錢捐給了非典病患。”她提到當時有社會各界的人士都給她們很多的幫助。有人送吃的、有人送用的,有個廠商指導她們?yōu)榱吮3滞L,大熱天不能開空調,特意送來了一批電扇,甚至有披薩餅店每天都會給她們送來披薩。大家都在以這些實實在在的舉動支持著她們,表達著自己的謝意和敬意。
非典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疫情,它也有其正面積極作用,它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公共醫(yī)療衛(wèi)生建設,提高了民眾對流行性疾病的認識,無疑對公共衛(wèi)生安全堤壩的建立起到了促進作用,這個影響比治愈一種疾病更加深遠。
采訪完畢后,郭麗珠說:并不只有我是這樣,而是大家都在全力以赴,我只是她們中的一員,我只是在此刻代表她們。
但筆者卻想說:謝謝你,謝謝你們,在那個特殊的時刻保護了我們。謝謝你們在非典來襲那刻,你們也恐懼,但你們迎了上去。